桃園機場第3航廈,完工日再度延至2023年底,經費不斷攀升,現又傳出桃園機場捷運下行線100K+725附近的衛星定位儀地底隧道,疑似因地基開挖,導致土質鬆動、地底隧道高全站儀度上升6.5毫米,若持續上升恐面臨停工,否則會造成「電車脫軌」的情形。
據報導,桃園機場公司委託安全監測的世曦工程顧問公司,11月時開出警戒告知單,因為監測儀發現,隧道高度已經超過5毫米的警戒值,上升了6.5測量儀器毫米,未來若上升到8毫米,就必須立刻停止工程,以防捷運軌道變形,發生「電車脫軌」的災害。目前推測上升原因,是開挖地基導致土質密度變鬆,隧道內釋放壓力,連帶提升隧道高度。
衛星定位儀雖真正提供的能力是定位,能定位後,導航就變得相對簡單了。衛星定位的原理,是利用衛星播發時間信號,當設備接收到後,可以根據信號發射時間和本地時間,計算出信號傳輸時間,再結合光速獲得衛星-設備距離。有了多顆衛星的信號,可以列出一組方程,求解4個未知數:設備的三維坐標x/y/z,以及本地時間與GNSS系統的時間差。公式中的代表衛星j的三維坐標,這個坐標可以通過衛星星曆計算獲得。星曆是描述衛星運行軌道的一組參數,衛星軌道是一個橢圓,通過幾個參數和時間,可以唯一確定衛星的準確位置。星曆的獲取有兩種方式,一種是衛星直接播發,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定位過程不依賴衛星信號以外的任何輸入,即使沒有網絡也可以定位成功,但問題是衛星鏈路帶寬很小,要下載完整星曆,需要30秒左右的時間,早期的手機和一些車載設備定位過程很慢,就是由於這個原因。
桃園機場公司工程處副總陳福將表示,目前還在「安全值」內,將放慢工程開挖速度,加載重的速度加快,防止土質密度開挖鬆動造成隧道內壓力持續洩壓。桃園大眾捷運公司昨表示,會以旅客安全為最高原則,目前並無軌道位移變形情形,待工程單位提出安全評估報告,會研判繼續施工安全性,並於必要時要求工程單位變更施工方法及提出緊急應變計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