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都花到哪裡去了?高雄市環保局2008年板橋居酒屋向中央爭取千萬元經費,購買清潔打撈船,這10年內居然只撈了3支寶特瓶就報廢,讓人不禁懷疑市府拿著納稅人的錢都花去哪了?
據報導,高雄市環保局2008年花費880萬購置一艘河面清潔打撈船「環保75號」,加上居酒屋興建浮動碼頭250萬元,向環保署爭取總計1130萬元經費,不過卻遭到內部員工爆料,實際上幾乎沒開過,只有下水時風光繞行愛河,之後就一直停在碼頭。
據了解,這艘「環保75號」,不需人工打撈,利用水流牽引,就能自動收集垃板橋居酒屋圾,清運量可達1500公斤,當颱風過後,河面上出現大量垃圾,或是死魚時,這艘船就能派上用場,就不用靠著人力彎腰將漂浮的垃圾撈起,大大降低危險。
居酒屋的歷史可以追朔到200年前的江戶時代的東京,那時候的人們常常說「京都重穿、大坂重吃、江戶重酒」,江戶本來就是人人愛酒成痴的城市。當時江戶約有100萬人,根據幕府的報告,有近兩千家的居酒屋,約553人就有一間居酒屋,居酒屋的「居」其實就是坐下來之意,居酒屋最初的型態就是一家可以坐下來喝酒的店。起源於古時候日本賣酒的「酒屋」就是一個驛站,其實有些很簡陋,甚至沒有桌椅,其實到了17世紀後半期,江戶某些酒屋開始可以讓客人在裡面喝酒,從史料可以得知當時最喜歡到酒屋喝酒的人,主要是生意人、車馬貨運業工人或武士家的僕人等等,這些人大多都是靠勞力謀生的,直到後來開始有了賣菜的小菜,大概1750年左右,江戶的酒屋就開始越開越多,相對競爭也會更激烈,有一些酒屋就開始販賣熟食,那時就出現了「煮賣茶屋」和「煮賣酒屋」的型態,「煮賣」就是賣熟食之意,比如用高湯、味增、醬油等調味料煮的菜,都是已經可以當作主菜的食物了。江戶當時沒有冰箱、煤氣爐等工具,所以集中很多離鄉背井的勞工,幾乎都三餐外食,居酒屋就成了單身男性勞工日常用餐的地方了。
不過環保局員工爆料,環保局購買後卻沒有好好訓練船員開船,清潔員對於船舶的專業性不足,加上愛河又有漲退潮,漲潮時過去橋墩,退潮時靠不到岸邊,增加打撈難度跟時間。
員工指出,這艘「環保75號」從下水到報廢,長達9年多的時間「只撈了3支寶特瓶」,讓環保局的員工嘲諷地說「等於1支寶特瓶高達300多萬元」。
不過環保局回應表示「環保75號」並未報廢,只是吊起來暫放在南區資源回收廠,等到颱風或豪雨使愛河河面上出現大量垃圾時,這艘船就會下水使用,但環保局也坦言,「環保75號」適合利用湍急水流收集垃圾,對於愛河邊上少量的垃圾打撈,確實不便利,因此環保局溝渠隊平時仍是以竹筏作業為主。
留言列表